首頁 > 資訊中心 > 文化大講堂
 Print

盛世繁華——早期蘇州版年畫摭談

早期的蘇州年畫多藏于海外,對其整體面貌的認識還不全面。近年來,随着越來越多的圖像材料被披露、聚攏和研究,一個完整的蘇州年畫的形象也慢慢清晰起來。本文從蘇州年畫圖像本身出發,略談早期蘇州年畫中的一些問題。煙水吳郡郭,阊門駕碧流。綠楊淺深巷,青翰往來舟。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唐)李紳《過吳門二十四韻》蘇州自古以來就有着自然、地理和交通優勢:太湖水浸潤鄉裏;東鄰淞滬,西通...
 2024-08-28
view all

在《黑神話:悟空》裏能看到這些古建,多虧了梁思成和林徽因

随着《黑神話:悟空》的熱度,遊戲中那些實景掃描的古建築也被帶火了,而其中36個取景地裏,有27個來自山西。山西文旅局甚至推出了“跟着悟空遊山西”的取景地旅行路線,看來天命人的西行路,還可以在現實生活裏重走一趟。而在近一百年前,梁思成就已經意識到了山西這些建築的獨特之處,張泉教授在《荒野上的大師》一書中,記錄了梁思成去測繪山西各地古建築的故事,梁思成說,中國建築擁有特殊的“獨立性”。許多古建築“爲中...
 2024-08-28
view all

中國學的世界對話——李伯重教授訪談錄

中國學的世界對話·比利時論壇即将于6月2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6月6日,中國經濟史研究權威學者、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先生在上海就相關話題接受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武研究員的專訪。周武:李先生好,感謝您接受邀請,參加即将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中國學的世界對話·比利時論壇”。本屆論壇的主題爲“中國學和歐洲的中國觀”。您過去常赴歐洲講學,并長期擔任國際經濟史學會執委會委員,是該學會唯一...
 2024-06-20
view all

賈樟柯:電影的新與舊

一、電影理論是創作者的“軟件”對于很多人來說,電影好不好看是很直觀的感受。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力不盡相同,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電影規律,對接受不同風格的電影,特别是各自經驗範圍内不熟悉的那些電影會有一些幫助。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我個人的創作一直得益于理論的滋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讀書的時候,像我所在的北京電影學院93級,是所有的專業都招,有很多關于創作的專業,如導演、攝影、美術...
 2024-06-14
view all

清朝台灣的省會變遷

清末台灣建省前的政區略述我國對台灣地區的早期行政管轄,始見于南宋時期。台灣島正式劃分行政區域,則開始于明鄭時代。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稱台灣爲“東都”,在赤崁城(在今台南)設立承天府,所轄2縣以新港溪爲界:以北至雞籠設爲天興縣,縣治佳裏興;以南至琅峤(今恒春)爲萬年縣,縣治在今台南縣二贊村;另設南路、北路、澎湖島3安撫司。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繼位後改東都爲“東甯”,以承天府...
 2024-06-12
view all

什麽是“新清史”?我們爲什麽說“新清史”是錯誤的?

       個别美國學者對中國清代曆史的研究,自稱與以往的研究不同,他們試圖用征服王朝理論闡述清代曆史,故有“新清史”說。他們視清朝是對外殖民的擴張型内亞帝國,“中國不過是清帝國的一部分”“中國人隻是漢人,滿人、蒙古人、西藏人都不是中國人”。這種觀點遭到質疑進而被普遍否定,成爲國内學界的共識。  我們爲什麽說“新清史”是錯誤的?将其中的原因歸結爲政治因素或...
 2024-01-15
view all

韓建業:“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有人說二裏頭都邑遺址是最早的中國,有人說陶寺都邑遺址是最早的中國,有人說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中國”表述。中國人民大學韓建業教授沒有糾纏單一的“都邑推定法”,他細緻梳理了商代晚期以前考古學文化譜系格局和發展演變,提出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或早期中國文化圈萌芽于大約8000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正式形成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廟底溝時代,展現了史前中國演進的宏大曆史脈絡...
 2023-04-25
view all

鹹陽成任墓地出土金銅佛像風格研究

2021年5月,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發掘了一處東漢晚期墓内出土兩件金銅佛像,發掘者認爲這兩件金銅佛像是目前國内考古發掘出土的時代最早的可獨立供養的金銅佛像。本文對金銅佛像的衣紋、手印、背光等藝術特征進行研究分析,認定其具有犍陀羅、秣菟羅和笈多三種外來風格。從體現出最晚的風格看,年代可斷爲4世紀左右,屬于十六國時期。2021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
 2023-01-04
view all

宋代諜畫——繪畫的特殊功用

在相當一部分古畫裏,其繪畫功用未必是一般的藝術欣賞品,在它的背後,也許會潛藏着許多不爲今人所知的玄機,特别是一些與曆史事實相關的繪畫,它既是繪畫的曆史,又是曆史的繪畫,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曆史底蘊,還原繪畫曆史的本來面目,揭示出古代畫家的創作心路和繪畫用意,深悟其中除藝術以外的曆史内涵,也是藝術史研究不可回避的課題。本文選自故宮博物院餘輝老師的《了不起的中國畫:清宮舊藏追蹤路》。特此轉載,以飨讀者。...
 2022-10-14
view all

梁漱溟: 爲何中國古代反而近似于一種隐性“共産”社會?

✪ 梁漱溟【導讀】近代以來,關于中國傳統社會的特征争議不止,也并無定論。梁漱溟先生提出的“倫理本位、職業分化”特征,時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爲,西方近代個人主義的擡頭,在于歐洲漫長的集團生活曆史,個人主義是對集團生活的一種逆反。反觀中國,由于缺乏以宗教爲依憑的集團生活,家庭關系便易于顯現,以家庭爲基礎的倫理關系尤爲重要。可以說,中國人生活在以倫理關系所編織的情理社會當中,它是一種“倫理本位”的...
 2022-10-07
view all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