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基金会简介
主席致辞
组织架构
组织成员
分支机构
年度报告
资讯中心
新闻快讯
文化专题
中国文化大讲堂
文化大视野
项目运作
资助领域
资助申请
项目实施
学术研究
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研究机构
智库联盟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捐款账号
成为志愿者
招聘信息
欢迎投稿
简体
/
繁體
英文
搜索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讲堂
Print
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资深教授一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
2020-06-16
图文
view all
敦煌艺术中不得不知的四个文化密码
说到敦煌艺术,除却闻名世界的莫高窟、榆林窟以外,你是否知道敦煌文化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本期文章,就让我们探索神秘的敦煌艺术,开启敦煌之旅吧!揭秘No.1神秘的微笑竟早于蒙娜丽莎出现?说到蒙娜丽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幅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以画像主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而闻名,每年到法国巴黎卢浮宫观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不过你可曾知道,东方的蒙娜丽莎早于达芬奇的创作一千年前就...
2020-06-16
图文
view all
山西寺观彩塑断代的几点认识
山西省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约13000尊,数量居全国之冠,历史年代历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它们不仅数撤繁多、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自成体系,而且历史跨度大,富有连续性,素有“东方彩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査实践中,古代寺观彩塑年代的判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这里结合山西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简单谈几点认识。一、认识彩塑塑造及彩绘技术是断代的基础彩塑为雕塑造型艺术之一,...
2020-06-16
图文
view all
临猗双塔的秘密:塔基被毁但佛塔悬空而立,地宫被盗但文物并未遗失…
▲妙道寺双塔 一座曾经僧众数千、香客云集的佛教名刹,两座遥遥相望、日月交影神奇瑰丽的佛塔。岁月更迭、朝代变迁,喧嚣的市井声逐渐淹没了古刹的钟声,历经风雨的古塔被隔在了尘世之外……追寻国保遗迹,掀开尘封的历史,《千年河东》“国保·运城”和您一起追寻临猗妙道寺双塔的前世今生。中国历史上,宋朝佛教空前发展,佛教文化为当时的文化大繁荣注入新的活力。临猗县城至今较完整地保留着一对佛塔。据《猗氏县志...
2020-06-16
图文
view all
为什么东方建筑多是木头,而西方大多是石头
“火焰哥特式”建筑,米兰大教堂应要求,把这个文章收到《祖先》里面来,这个是知乎的一个问题,其实从本质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就有问题,无论西方的石材还是我们的木材,这个提问都有点以偏概全了,那么从这里面简单的讲了一下东西方大概的建筑发展,很多点也是之前都说过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个,下一个番外,就是梳理从上古进入到中古,也就是四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的兴盛和腐朽,以及一些艺术文化。去雅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2020-05-31
图文
view all
揭秘中国文物流失经历的四次浪潮
数量惊人的中国文物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非法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数。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而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亦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有报道称,香港...
2020-05-31
图文
view all
有趣的碰撞:《中华文明基本脉络》之辩
唐加文先生的《中华文明基本脉络》一文,刊登在2012年10月《文史月刊》上。作者将世界和中国的文明史写得深入浅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令人称道。王令隽教授的评论,发表于《华夏文摘》第1203期,针对唐文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同样能带来有益的思考。历史本无定论,两位学者基于史料分析和各自观点差异而产生的碰撞,让人不禁感慨:脱离了教科书的历史竟能如此有趣!《中华文明基本脉络》作者:唐加文四大...
2020-05-31
图文
view all
祝重寿:云冈石窟艺术与南京的影响
编者按: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云冈石窟,随同总统来访的100余名各国驻巴黎记者向西方世界的大量报道,使得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大幅提升。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
2020-05-27
图文
view all
冯天瑜: “封建”问题的来龙去脉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封建”考论...
2020-05-01
图文
view all
《封神演义》对儒家五伦的消解与重构
五伦是儒家伦理规范之根本,明清时代的五伦观念越来越突出等级意识和单向性的绝对要求,日趋异化和不合理,背离了了早期的交互性原则。在这一话语背景下,明后期的《封神演义》出现了对五伦的消解,反映了作者对秦汉以来德性伦理异化为政治伦理的不满和反思,表达了对双向性和交互性人伦关系的渴望与价值诉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说对五伦的消解只是在一定层面上进行,而且基于儒家稳定道德秩序的价值理想,小说在消解的又进行着重...
2020-05-01
图文
view al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4
15
下一页
尾页
资讯中心
新闻快讯
文化专题
文化大讲堂
文化大视野
文化大讲堂
中国探险协会
|
中国扶贫基金会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
壹基金
|
crcf
|
Chinese foundation for poverty
|
China Song Qingling Foundation
|
儒家网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