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讲堂
 Print

真假不分的世界里,人正在沦为聪明的“动物”

自轴心文明起源以来,人类的巨大进步是让真实性本能(常识的客观性) 处于终极关怀和相应价值的系统的支配之下。但是今天真实性的两大柱石正在被科学进步颠覆,真正令人感到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人正在无法抗拒地沦为聪明的“动物”——在一个真假不分的世界里,不会有是非,也不会有真正的道德感和生命的尊严。如果借用本书的提法,真实性的丧失,正是“赛先生”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梦魇”。在这篇序言中,我将立足于真实性的丧...
 2018-12-15
view all

论孟子思想中的财产权观念

内容提要:财产权观念并非西方独有。孟子“井田”制的设计中,已包含对“民”的财产权的肯定。井田下的“民”是个体农户,其财产权以百亩之田为具体标的,以诸侯国为义务主体,其应履行的“助”“赋”等义务确定,同时“民”还具有百亩之田及其收益的支配自由,从而具备了自由意志、利益和行为自由等权利构成要素。孟子对财产权的肯定,同时也是对“私”的观念的肯定。在孟子思想中,“公”与“私”并非截然对立,二者涵摄交叉,“...
 2018-12-07
view all

中国亟待一场“世界史觉醒”

很久以来,历史就被划分为两大类:民族史和世界史。世界史最初指外国的历史,但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史更多指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全球史。本文认为,世界史应该既包括前者,也涵盖后者。▍英国和中国的新趋势在晚近世界史或全球史的写作和研究过程中,美国人最为积极,从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到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一直引领时代潮流。相对来说,英国和中国的反应是比较慢...
 2018-12-07
view all

唐僧磨豆腐的地方,竟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这样描写犍陀罗的城市塔克西拉,玄奘曾经在塔克西拉盘桓两年,如今这个被认为是“西天”原型的城市,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和一段唐僧在这里磨豆腐的传说,但是那些精美的石雕佛像依然诉说着当年的“西天”盛景。犍陀罗的佛教艺术有很高的著名度,国外有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在国内,对犍陀罗佛教艺术做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绍才刚...
 2018-12-07
view all

民国西北情结:八十年前的西部大开发

民国时期,大西北的开发曾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社会上谈论西北问题盛极一时,认为:西北是中国未来生命之所系。但当时政客与军阀当道,加上战争的压力,致使开发计划纷纷流产。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西北问题盛极一时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燃起战火,南京受到了震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一度迁到洛阳办公。当时国民党中央曾决议以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并以洛阳为行都。同时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期引起国人对西...
 2018-11-23
view all

中国人的信仰为什么是历史而非宗教?

[导读]中国的精神世界以历史为基得以建立。这意味着,历史在中国承担着形而上的功能,它要回应精神世界所面对的无限性、无穷性等问题。那么,这是如何发生的?赵汀阳在本文中聚焦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他指出,大地的超越性在于山水——无涉人事且可以旁观历史,渔樵出没于山水,经营日常,带着生活的智慧不断地讨论历史之中具有超越性的那些历史性要素。正是这种谈论方式超越了功利和自我,使得历史的“哲学化”成为了可能。在...
 2018-11-16
view all

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专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一直不愿意说出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这个地方,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
 2018-10-22
view all

人情、面子与关系:中国式人际关系背后的权力与话语权争夺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面子的社会。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化比较研究已证实了这一点.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的论文中开始使用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对它们各自的涵义、彼此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社会如何发生作用等,都还缺少理论的推演和概念关系的逻辑整合,因而也就很难由此获得对中国社会关系运作的解释。近来,受西方诸多理论和概念,特别是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社会网络理论的影响,有...
 2018-10-22
view all

郭于华:权力如何阉割我们的历史记忆

我在这里要谈几个具体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记忆与忘却,这个话题可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常常说社会记忆是一个民族的良知,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一个对过去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荣耀,无论是成功的,还是苦难的东西,把它们都忘掉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很“悲催”的,也很可耻。我们不说那么远,我们说五十年的历史,反右斗争是怎么回事?实际上也有很多东西都不清楚了,都发生扭曲了,或者被遗...
 2018-08-29
view all

欧美的佛教研究

在这里,我将试着从“宗教是怎么回事”和“佛教是什么东西”这两个方面谈谈欧洲和北美的学者对佛教的看法,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最早得从中世纪开始讲起。首先从“宗教”这个词说起,英文是“religion”,有一个本意指跟“过去”有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天主教的经验来了解这个词。回到中世纪,天主教并非唯一的宗教,但是他们觉得他们的认同是和天主教传统一脉相承的,天主教从耶稣到中世纪都有连续性,这个就是“religi...
 2018-08-29
view all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