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视野
 Print

到泉州看悬丝傀儡:刻木为人,宛然如生



木偶戏是由演师操作偶形傀儡表演故事的特殊戏曲形式,种类众多,技艺繁复。以傀儡作为表演道具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古籍《列子·汤问》中:周穆王从昆仑山返回时,在巴蜀一带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师。

偃师身边有一位全身都是木纹色彩的奇异人物亦步亦趋,它的举动与进退都非常逼真。偃师告诉周穆王这是他制作的木甲艺伶。木甲艺伶在周穆王面前表演歌舞,表现得十分精彩,结束后,它居然还朝着周穆王的侍妾们眨眼睛。周穆王见状大怒,让身边的侍卫把偃师抓起来,斥责道:“我对你这个木甲人信以为真,你竟敢欺骗天子,找个真人贴上木皮,就把他当作是奇技。”

提线木偶:旦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提线木偶:旦

偃师连忙把木甲艺伶当着众人的面拆开。周穆王看着偃师的木甲艺伶全是以木头、皮甲、胶漆等材料制成后,才对偃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由感叹道:“原来人工的技巧,竟能达到与天地造物者同一个水准,实在不可思议!”

汉代,中国诞生了表现形式完整的傀儡戏。技艺精湛的演师操弄扮演着某一角色的傀儡木偶,伴随歌曲、舞蹈、对白等艺术手段,当众表演戏剧故事。由于表演艺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高超水平,傀儡戏成为“汉百戏”家族中的一员。

泉州的提线木偶剧源自古代悬丝傀儡戏,是傀儡戏中的一朵奇葩。清朝文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中写道:“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

西晋末年,中原仕族南迁,中原文化易地再生。成于北齐,盛于唐宋的悬丝木偶戏随着南迁运动来到了泉州,并在闽南地区广为流行。宋元时期,泉州是经济与文化双重繁荣发达的地区——海运频繁,船通外国,有“市井十洲人”和“涨海声中外国商”的美誉。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得来自各国的宗教场所星罗棋布,遍及古城。名目繁多的庆典活动与红白喜事都需要悬丝木偶戏的表演。

老人们说,木偶戏最早是敬天的,重要性大于人戏。古俗明确规定“前棚嘉礼后棚戏”。礼俗庆典时一定是先表演木偶戏再开场其它戏,请戏的人家对木偶戏师傅非常礼待尊重。这些历史条件给予了提线木偶戏在泉州蓬勃发展与大流行的肥沃土壤。

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

然而,直到我在 泉州市木偶剧院的表演现场,才第一次明白这些悠远的积累究竟意味着哪般精彩。

幕布四垂,剧院一片黝黑。南音袅袅而起,梨园曲牌的固定旋律古韵十足。南鼓与铜仔节奏顿挫。幽暗中,演师或微笑或蹙眉,操纵着手中的钩牌,腔调与招式浑然天成,忘我地沉浸在戏剧的世界中。他与舞台前方的木偶心意相通,共同打造一台活色生香的精彩大剧。

演师控制钩牌

剧目 《青春梦》

泉州木偶戏之所以具有以假乱真的表演神态,关键靠演师们精准的拉线。只有合理的线位,才能让木偶按照需求动起来。

木偶的构造仿照人体,凡是有关节的部分都有基本线位可以控制,根据剧目的不同,木偶身上还会增添几处特殊的专用线位,以完成类似于鞠躬、写字、模拟说话等动作。

在剧目“小沙弥下山”中,小沙弥遵师命下山化缘。途中风雨骤来,电闪雷鸣。为免除风雨之苦,小沙弥匆匆敲铎念经,冀求佛祖庇佑。谁料,由于平日诵经用心不专,情急之中更是颠三倒四,错误百出。风愈狂,雨愈急,小沙弥跌跌撞撞,吃尽苦头。节目活泼逗趣,诙谐生动,尤其表现小沙弥风雨路上慌急情状的各种精妙步态,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小沙弥的动作诙谐幽默,身体有许多跌倒、奔跑的夸张动作。脸部动作也憨态可掬,让人完全忘记它背后有人在操作。

剧目 《小沙弥下山》

剧目 《小沙弥下山》

在剧目《青春梦》中,演师能精准地通过提拉线丝让木偶一层层脱衣与跳舞,演绎了一位古稀老媪在梦中重返青春的故事。木偶之所以能完成诸多复杂动作,是因为它的“神经中枢”钩牌(悬丝木偶的手提系线板)在演师手指一勾一送之间出神入化。

演师的手势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合格的提线木偶演师必须完成至少十年的学习与训练才能站在台上。古时他们隐藏在戏台之后,仅有提现与木偶能被人看到,如今他们大方地站在开放舞台上,让观众们膜拜艺术家的技法与精神。

剧目 《青春梦》

提线木偶 旦

木偶戏分为“生、旦、净、杂”四大行当。在钟馗醉酒一剧中,钟馗虽在殿试中斩获文章魁首,却相貌丑陋。唐皇以貌取人,不予录取,钟馗愤而自尽,被阎君封为驱魔大神。奈何妖魔丛生,斩除不绝,钟馗万分郁闷,借酒浇愁。然酩酊之中,终不忘神圣使命,依然投身驱妖斩魔、扶正祛邪的永恒战斗。

细看木偶的头,深觉它是角色的灵魂——集年龄、身份、性格之大成。钟馗头戴红官帽,面有彩绘,双目炯炯有神,黑须将他的粗犷演绎得恰到好处。雕刻师注重脸部骨骼造型与肌肉组织,刀劈斧凿的线条体现了钟馗的勇猛性格。为了凸显人物表情的夸张程度或配合一些特殊表演需求,头中藏机关而中动,钟馗的嘴、唇、眼、颊,都能随着对白与节奏的递进随着悬丝提弄而活动,这让一些钟馗饮酒的桥段显得真实有说服力。

剧目 《钟馗醉酒》

剧目 《钟馗醉酒》

剧目 《钟馗醉酒》

木偶的躯干,称为笼腹。工匠参照人体胸背、腰腹、臀胯等生理结构,反复研究。老古法里用竹蔑编织成竹笼,做出了上腹与下腹两个部分用布片连接,再外批以文绣赋予躯干皮肤与衣物。

笼腹制成后,沿着颈窝两侧的对称位置,用纱线穿牢,打上“兔耳”纽扣,作为系结傀儡头钉线的接口。

木偶的四肢分为“手”、“手扎”与“麻绳脚”等部分,每个部件节的工艺自是机关重重。以手为例子,如今台上的木偶,绝大部分的手都活络可动。生旦可握笔,武生可比剑。剧中的钟馗,在悬丝的控制下,既能双手捧起酒壶豪饮,还能一手操控酒杯,一手将酒从酒壶中倒入酒杯并小口细品。

提线木偶:旦

剧终了,满场的掌声送给舞台前后所有的能手巧匠,也送给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