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专题
 Print

北朝墓葬壁画上的现实与想世界



北朝墓葬壁画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之一,近期有北朝墓葬壁画的巅峰之作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到2020.03.12都可以在“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一饱眼福。北朝是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平城和晋阳地区拥有大量北朝文物遗存,而其中的墓葬壁画更是真实、完整地留住了人们当时的生活场景与想象世界。摄影:胡远嘉 编辑:邹文易




策展人安瑞军老师是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工作。据他介绍,这次展览亮点不少:娄睿墓壁画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北朝绘画的空白,九原岗墓壁画有同时期墓葬中面积最大的“狩猎图”和体系最完备的“升天图”,水泉梁墓壁画将整墓搬到了展厅中。展览中超过半数的壁画是修复后的首次亮相,而且是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的“裸展”,鲜活呈现北朝高超的绘画艺术和真实的社会面貌。



这幅“门楼图”壁画出自墓门上方门墙正面,画上的“三开间”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可以看到中间的大门中央设有门环,还有瞪着双目、露齿衔环的狮头。屋顶左右各绘一兽首鸟身的怪兽形象,屋檐下还有6个侍女侧立。这幅壁画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图像。





这类建筑类绘画又叫做“界画”,因为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得名。画史记载,界画到隋唐时才臻完备。九原岗门楼图的出现,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识。策展人安瑞军介绍:“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以往仅有石窟寺图像和墓葬石椁模型可供参考。门楼图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示了北朝木构建筑的形制结构和材料构件,意义重大”。2017年底,山西博物院所藏壁画赴上海博物馆展出,上海博物馆排除万难不惜“拆门”只为保证它进展厅。




墓道东西两壁第一层的图画仙灵,最令观者目眩神迷,因而很容易想到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这里所包含的天、地、人三大主题,几乎囊括了人间世的基本生活内容,在这个框架里,“天”也成为时而是敬畏时而是依赖的人间秩序。依此三大主题设计格局的宫廷绘画大约很早就形成图式,并且长期沿用下来。





一仙人装束的男子骑于飞龙背上,衣带飘举,神态安详,与西壁骑鹤仙女形象遥遥呼应,似为墓主人夫妇化身。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北朝也是如此。从这些高等级贵族墓葬壁画来看,他们希望死后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死后升天。





图为九原岗壁画中的“疆良”,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死后升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九原岗壁画墓“升天图”中的神怪仙灵,想象奇特,多姿多彩,形状如马口食虎豹的“驳”,长发飘潇、手持风袋狂奔于云间的“风伯”,怒睛露齿、持锤击连鼓的“雷公”,衔蛇操蛇、虎首人身的“疆良”,展现了北朝人瑰丽奇特的精神世界。





在过厅的内容选取上,策展人为了缓解观众的“博物馆疲劳”,特意设置了一面“北朝网红墙”,从三座墓葬中选取了数十位神态各异的“美男子”,贴心地为公众提供了表情包大赛的原始素材。







这些画面精美、场面宏大的壁画出自北齐东安王娄睿墓。该墓墓道、甬道和墓室壁上均有彩绘壁画,现存约200余平方米。墓室壁画主要有天空星象、祥瑞、神怪异兽和夫妇宴饮场景等;墓道东西两壁,天井和甬道,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显赫排场,有鞍马游骑、军乐仪仗和门官仪卫等,画面恢宏,人物生动。娄睿墓壁画的出土是中国南北朝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空白。







壁画中人马造型简练概括,准确写实,神情各异。物象疏密相间,节奏鲜明,人物的向背呼应、马匹的腾跃嘶鸣、公牛的昂扬姿态都跃然于壁上,在均衡统一中富有变化。用线紧匝有力,简洁生动,是具有代表性的北齐绘画作品。北齐娄睿墓壁画在太原一朝面世,中国古代美术史由此翻开新篇:“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流,空缺得以征实。”(吴作人语)






墓道西壁二层的《鞍马游骑图》中,人物都是长圆脸、面部饱满的形象,他们多着胡服,翻领窄袖,布局疏密得当。尤其画卷后部描绘的枣红和黄灰色骏马,仅用极简的线条就准确地勾画出大的轮廓结构,将它们转首回望、落足欲停的姿态表现得格外写实生动,趣味盎然。娄睿墓壁画代表了北齐绘画的最高水平,展现了“多不可减,少不可逾”、“简易标美”的北齐新画风的面貌,有研究说这批壁画出自当时的“画圣”杨子华之手。





还有一幅壁画回首勒马的骑者,正注意着后续队伍中马匹受惊的情况。汉、魏画马,多作奔马,马的两前腿前伸,两后蹄后蹬,少见变化,似乎分不清瞬间四蹄运行的先后次序。而这幅画右下角中的这匹骏马,前腿却步,后蹄蹬地。马尾昂扬,受惊,竟拉出一串粪便。生动逼真,展现了画师深入生活的纯熟写实作风,而且可见画师十分熟悉草原牧场马的生活习性。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的呈现形式相当难得,它采取“复原性”保护技术,把原本置于自然环境中“不可移动”的壁画揭取回室内,精心修复养护,然后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再现一个完整直观而又可以参观的地下世界。安瑞军老师说:“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的主人,我们推测可能是驻守当地的一位军政长官。”



北壁画面正中,是墓主人夫妇的形象。二人端坐于帷帐中床榻之上,两侧及帷帐之外为男女伎乐与侍从。墓主人夫妇坐姿及服饰大致相同,男左女右。男主人圆形发髻,头戴高柱双尖折翅纱冠,身披黑色大衣,面部、颈部及肩部画面残损,左袖垂膝,右手持物。女主人上身正直,梳飞鸟髻,脸型丰腴,一字短粗眉,两眼正视前方,神情肃穆。肩披黑色大衣,下身为宽袍,饰以横向红色条纹。右手持杯,左手隐于袖中自然扶于膝上。两人面前的高足豆和平底盘中,盛放有美食佳肴。


水泉梁壁画墓墓室东、西、南壁分别为鞍马仪仗图、牛车出行图、鼓吹图。从西晋开始,高官豪门以牛车为贵,到北朝时期,以牛车鞍马为中心的出行仪卫成为显示死者身份的主要象征之一。壁画中的马配有鞍具,无骑者,牛车中也不见乘者,无疑是为墓主预备的出行工具,体现出墓主生前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15/17


朔州水泉梁壁画墓壁画整体采用黄、红、黑、灰等颜色充分利用色彩的巧妙搭配和细致勾勒,用简练纯熟的线条描绘了墓主人宴饮、乐队、出行、仪仗等场景,通过采用色彩晕染、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等手法,使璧画显得柔和明艳,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整个画面的真实感。壁画写实与装饰并重,画面大气而富有感染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2013年7月9日文物修复师在检查壁画保存情况。朔州水泉梁墓壁画因屡次遭到盗掘者破坏,已是“伤痕累累”。从2008年6月起,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开始对墓室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 鉴于壁画损坏严重,已不适宜原地保护,专家决定实施异地搬迁保护。所有壁画经过分割、封护、涂胶等15道工序的特殊处理,运回山西博物院。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得水泉梁墓壁画重获“新生”。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