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视野
 Print

一个不安分的苗家银匠,将传统敲出了时尚的味道,最炫民族风



黔东南地区多山,驱车于从凯里到丹寨的高速上,山雨蒙蒙,四周的事物都显得不再真切,汽车直直地冲进云雾里……丹寨有个别称,云上丹寨,实在是名副其实,当身旁白雾掠过,感觉自己真的在云端驱车。



作为黔东南地区一个县,丹寨风光旖旎,同时也是苗族手工艺之乡。



在丹寨县城里,我们找到了王国春,这位做了几十年银饰的苗家匠人,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银饰公司,生意做得挺大。



小银匠外出闯世界


丹寨县龙泉镇羊甲村,是王国春的老家,村里有不少户都是从事银饰制作。王国春家里的手艺就是世代相传,他执意拉着我们从县城来到了羊甲村,这里是他整个银饰事业的起点。



当年的他,并没有想到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在老宅子一处低矮的偏房里,王国春用一些老工具为我们演示了当年制作银饰的老手法,伴随着他的叙述。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10来岁的小孩,坐在墙角拉动风箱,红红地火焰映照着一张专注的脸。



在13岁的年纪,王国春就把祖辈的手艺学得差不多了。15岁那年,他决定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位未成年的小银匠上了一课,在广东的首饰企业里,王国春发现,自己平日里颇为自得地手艺,在这里完全用不上。



从事物的两面性看,有人会觉得沮丧:“我的手艺居然一点用都没有”。而有人会觉得兴奋:“这里居然有那么多我不会的东西”。



王国春就属于后者,那些年,他辗转于广东一带的各个首饰加工企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以及制作加工的方式,都给这位苗家小银匠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昔日小银匠今日企业家


在广东待惯了的王国春,并没有想过要回到这片大山里。后来随着父母年岁渐老,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家。


08年,他在丹寨农贸市场开了一家小银铺,取名“王记首饰一族”,在当时的丹寨,相对于其它传统银匠铺子,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洋气的。



在沿海首饰行业打拼了多年的王国春,采用了许多新颖的设计方式,来呈现苗家的传统元素,他的银饰很快在县城中火了起来。而当时他开这家小店的目的,不过是求一个基本的生活。



今日的王国春,已是一家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银饰企业老总,应该说,国春银饰的成功,与王国春在银饰设计上下的的功夫有很大关系。



通过多年的摸索积累,王国春以精细、巧妙地手法将时尚元素与民族元素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了自己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的作品,既有民族风,又有时尚风,既不失传统根基又富有强烈的现代感。



对于王国春而言,银饰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近三十年来,即便每天再忙,他都要去加工厂摆弄他的工具和银饰品。



入行30年,他做的银器不计其数,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60多项。而对于手艺,他有一句话“手艺人一辈子在做,一辈子在学。”



注:本文转载自搜狐,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