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中心 > 文化專題
 Print

專家學者爲樂山大佛有效“看病治療”建言獻策


如何有效爲樂山大佛“看病治療”?石窟寺保護利用如何提質增效?近日,四川石窟寺保護利用系列專家咨詢會分别在自貢、樂山召開,來自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等10餘家專業機構和高校的20餘位專家結合自身經驗建言獻策。

  開鑿于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通高71米的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彌勒佛坐像,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名錄。據了解,樂山大佛長期受風雨、日照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文物病害日益加劇,保護性設施建設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圖爲樂山大佛。記者 劉忠俊 攝


  經意見交流和綜合,專家們認爲,要加強對樂山大佛保存現狀、曆史價值、崖壁危岩體和山體穩定性等方面的前期勘察研究;梳理總結國内外遺産保護性設施建設案例的經驗教訓,研究評估樂山大佛保護性設施建成後可能對文物本體所産生的影響;組建高水平、高質量、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智庫,爲樂山大佛保護性設施建設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和智力支持。

  同時,進一步開展岷江航電老木孔樞紐工程對樂山大佛影響深化評估工作,對樂山大佛遺産地沿江水下岸坡的淘蝕、溶蝕狀況進行全面勘察,科學制定專項治理方案;補充三江彙流處不同來水量與洪水期樂山大佛斷面處對應的水位高程數據,建立數據模型;建立樂山大佛沿江水位監測預警系統,制定應急預案,确保文物安全等舉措,也應是題中之義。

四川石窟寺保護利用系列專家咨詢會現場。四川省文物局供圖


  據了解,近年來,四川高度重視石窟寺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理念,出台《四川省加強石窟寺聯合保護工作方案》,明确提升石窟寺保護管理能力水平十大舉措。

  該省目前正加快構建涵蓋四川石窟寺保護研究院、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安嶽石窟研究院、廣元石窟研究院、巴中石窟研究中心的“1+4”石窟寺保護研究體系,加強系統性保護、深化多學科研究。

  四川省文物局局長唐飛表示,還需結合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四川石窟寺資源底數和保護現狀;結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加快推進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守正創新推動全省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邁上新台階。(完)


注:本文轉載自中新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