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讲堂
 Print

祝重寿:阿尼哥、刘元开创了中国喇嘛教美术



作者 | 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中国佛教美术史大致可分四个时期,即六朝隋唐(又可分六朝隋、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四个时期,我有专文论述)、宋、元和明清这么四个时期,犹如“起、承、转、合”,也符合中外美术史的普遍规律,即古风、古典、巴洛克和洛可可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可对应“起、承、转、合”。


1. 六朝隋唐时期,是“起”,也就是古风时期,主要有六朝曹不兴曹家样、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张家样、初唐阎立本、盛唐吴道子吴家样、张萱、中唐周昉周家样等,吴家样和周家样影响到五代宋初(我都有专文论述)。


2. 宋代是“承”(继承,并精进),也就是古典时期,主要是北宋李公麟开创了宋风佛画,并影响了夏、辽、金(近有专文论述)。


3. 元代是“转”(转变),也就是巴洛克时期,改古典主义文静典雅为动荡、扩张(张力)、“怪力乱神”,主要是阿尼哥、刘元师徒二人,开创了中国喇嘛教美术。


4. 明清是“合”(综合,集大成),也就是洛可可时期,中国佛教美术开始走向衰落。


居庸关浮雕壁画四天王像,元

印度佛教美术史也可分四个时期:


1. 古风时期,贵霜王朝(1~3世纪),主要是马图拉佛像,(中亚还有犍陀罗佛像)。


2. 古典时期,笈多王朝(4~7世纪),主要是笈多佛像(后马图拉佛像),是印度佛教美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中亚后犍陀罗佛像已走向衰落。古风、古典时期,印度马图拉佛像经东南海路传入中国,六朝首都南京是终点,南京影响全中国,乃至朝鲜、日本。中亚犍陀罗佛像经西北陆路传入中国,5世纪结束于云冈早期“昙曜五窟”。


3. 巴洛克时期,巴拉(波罗)王朝(8~12世纪)密教佛像。


4. 13世纪印度开始印度教化和伊斯兰化,印度佛教美术结束。印度密教佛像经尼泊尔阿尼哥传入西藏,又经西藏传入中国。


上述中、印佛教美术史两表对照,可见中国佛教美术引进、学习印度佛教美术,在学习印度佛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文人化等一系列改造,才逐渐创造出了中国自己的佛教美术。中、印两国佛教美术都是世界美术史上最灿烂的艺术瑰宝。

阿尼哥(1243~1306年,13、14世纪)尼泊尔著名工匠,是位艺术巨匠,他自幼聪慧,青年时就已掌握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工艺技艺,能建寺造像,他在尼泊尔学习的是印度巴拉(波罗)王朝的密教艺术(8~12世纪)。印度13世纪开始印度教化、伊斯兰化,密教艺术转入尼泊尔、西藏。阿尼哥1260年不到20岁就被西藏总管巴(八)斯巴(元世祖忽必烈的国师)看中,巴斯巴请阿尼哥来西藏建造佛塔,阿尼哥将印度密教艺术带到西藏,印度密教艺术与西藏佛教艺术互相结合,就产生了西藏喇嘛教艺术,即藏密佛像。(中国密教艺术称汉密,日本密教艺术称东密)。1261年巴斯巴带阿尼哥进京朝见,将阿尼哥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也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成为宫廷御用艺术设计师,此后阿尼哥定居北京,为大元帝国工作了40多年。这期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可能也在北京,不知他俩是否有交流?1273年阿尼哥任工匠总管,他将西藏密教艺术带到北京,并向全国推广。阿尼哥一生艺术成就卓著,建造了很多佛寺、佛塔、佛像,此外还有道观、神像、宫廷礼仪艺术设计等,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也为大都北京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北京西四白塔寺就是阿尼哥设计和监制的,建于1280年,用了将近10年,白塔为藏式佛塔,也叫喇嘛塔,是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平面“亚”字形的须弥座,有三层,塔身为覆钵式塔,源于印度,塔顶又由相轮(圆锥形,13层)、华盖(铜质,透雕华丽)、宝顶(铜鎏金塔型)三部分组成,通高50多米,是当时北京城的高层建筑,很远都能看到,远看塔影,自下而上,一放一收,直到塔顶宝珠,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方圆、曲直、疏密,变化多端,而倾向、意趣又非常明确,“非高手不可为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美的覆钵式白塔。塔下还有佛寺,可惜元末毁了,现存佛寺是明清重建,笔者幼年去过,对寺内四大天王彩塑印象很深,叱咤风云,威武雄壮,文革时山门改做商店,先是买菜,后又买药,亵渎艺术,亵渎神灵。


白塔寺,元,阿尼哥

1275年,阿尼哥在建白塔寺同时,还建了国子监、孔庙及其孔圣象,也是元末毁了,明清重建,笔者常去吊唁。


阿尼哥还奉旨创作了两个道观及其神像(都是三清殿,一个是在1299年,一个是在1304年)。1305年(去世前一年)他还奉旨创作了阿弥陀佛(铜铸)、千手观音(彩塑)等,可惜这些都没有流传下来。阿尼哥在北京建造的梵式寺塔佛像,作为大元帝国的样板,影响全国,尤其是北方。阿尼哥还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他的学生有尼泊尔人、西藏人、蒙古人、汉人等,其中最杰出的是刘元。


刘元(生卒年不详,13、14世纪)河北宝坻人,学习其师阿尼哥梵式造像(喇嘛教佛像),并有所发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早年是道士,在山东青州向杞道录学习各种雕塑技艺,青州佛像历史悠久,全国闻名,可见刘元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力。1270年他在京投奔阿尼哥,又学习梵式,精通汉藏,融会贯通,“神思妙合,遂为绝艺”,受到元世祖、元仁宗的重视。刘元一直跟着老师阿尼哥做工程,成了阿尼哥的得力助手,师徒二人,建寺造像,都是国家重点工程。1306年老师阿尼哥去世后,刘元独当一面,继续完成了一系列重点工程,据说“两都(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内蒙古)名刹诸像悉成于其手”,非有旨不许为他人造像,终于也成了一代巨匠。1320年官拜秘书监卿,他也有一大批学生。


他特别擅长塑造四天王像,曾奉旨在北京青塔寺(1317年)、香山寺(1318年)等地创作了好几组四天王像,可惜现已不存。他一直没有确认的作品传世。我认为伟大杰作北京居庸关云台浮雕壁画《四天王像》可能是刘元的作品,因为只有一代大师才能创造出这样的绝世杰作,只有米开朗基罗才能创造出《大卫》,刘元应该是米开朗基罗这个级别的艺术大师,二人比较,我更喜欢刘元,因为米开朗基罗令人震撼的是真实,而刘元是艺术,更何况刘元还比米开朗基罗早200年。居庸关四天王像作于1345年以前(注意“以前”),这时阿尼哥去世已将近40年,距离刘元完成上述几组四天王像也有20年,如果刘元高寿,估计这时他也有80、90岁了,如果刘元去世了,那也一定是他的学生按照他上述几组四天王像的样本制作的。


四天王皆坐像,方面怒视,四肢呈直线,分别手执琵琶、宝剑、伞、蛇,而飘带是曲线,飞舞扩张,人静带动,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天王叱咤风云,如闻其声,琵琶声声,非常急切,天王气宇轩昂,威武雄壮,完全是中国艺术传统风格,而坐立不安,非常激动,充满张力,又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当属汉密,应是中国画史上最有气势、最伟大的军人形象之一,堪比同时略晚的永乐宫壁画中的天王。居庸关云台劵门两侧对称浮雕图案,有金刚杵、大象、狮子、龙(鳄鱼)、卷叶花、大鹏金翅鸟等,都是印度图案,当属藏密。再次说明刘元汉藏兼通。


居庸关浮雕壁画四天王像,元,作者可能是刘元


同上

同上,劵门浮雕

刘元1322年还主持修建了北京朝外东岳庙,是华北最大道观,可惜也毁于元末,明清不断修建,但仍保留元代形制,笔者常去游览。


中外美术史上,一流大师往往被埋没,就说元代,世界一流壁画——永乐宫壁画的作者,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刘元也是如此。


阿尼哥、刘元师徒俩很像中国佛教美术的开山祖师康僧会、曹不兴师徒俩,三国东吴(3世纪)康僧会、曹不兴师徒俩开创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佛教美术史,千年之后,元代(13、14世纪)阿尼哥、刘元师徒俩开创了中国喇嘛教美术,都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上影响深远,都是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大师。都是老师引进,学生改进,进行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改造。都是作为当时首都样板影响全中国。13、14世纪堪称阿尼哥、刘元的世纪。


影响山西晋城玉皇庙元塑星宿


影响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元代石窟

影响敦煌465窟元代壁画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文化基金会公众号,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