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专题
 Print

这件南宋龙泉窑的残瓷竟让日本侍奉为"神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一只非常出名的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碗,因该碗底部有裂已锔而且锔钉形状像大蚂蝗,日本人称其为“马蝗绊”。此碗不仅身姿、釉色美丽,更因为与其来源相关的逸话而成为广为人知的宝贝,它的名气简直和“断臂维纳斯”不相上下。

  



10月在故宫博物院的景仁宫展示了一件生于龙泉、而今定居日本的“残器”,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遗产)”——“马蝗绊碗”,高9.6厘米,口径15.4厘米。


茶碗上的锔钉宛如硕大的蝗虫,得名“马蝗绊碗”。



根据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伊藤东涯于享保12年(公元1727年,清雍正时期)所撰写的《马蝗绊茶瓯记》(bakouhansaouki)记载,安元初年(公元1175年左右,南宋时期),平重盛向浙江省杭州的育王山布施黄金,作为回礼,佛照禅师以本茶碗赠之,此后为室町时代将军足利义政(1449~73在位,明朝时期)所有。



在将军足利义政获得此碗之际,因其底部有裂痕,故送回中国要求换一相同之物,但当时的中国已无法烧制出如此出色的青瓷茶碗,便使用金属(鎹,kasugai,我们叫“锔”)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补上的金属部分如同硕大的蝗虫(inago),得名“马蝗绊”,由此该茶碗的名声越发响亮,后由足利义政流传至角仓家,最后由三井高大氏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一直珍藏至今。

  

盛放该碗的漆盒


平时不展出时此碗都放置在内侧铺饰缎子(donsu)的中国制漆器圆盒内。


《马蝗绊茶瓯记》


该碗现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在日本被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遗产)”,文化价值极高。


“残缺”背后的缘分


俗话说:“瓷器碎了边,不值半文钱。”


这只“残碗”,为何能受到如此青睐呢?



该碗在流入日本两百多年后,才为足利义政所有。


辗转中,碗底出现了裂痕。喜好艺术风流的足利义政觉此碗颇不尽人意,便派遣使者携带茶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照此烧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茶碗。


但此时,中国的明朝匠人已无法烧制出如此出色的青瓷茶碗,无奈之下只能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


足利义政重见此碗,见碗壁补上的金属锔钉如同硕大的蚂蝗,粘卧于周边,不由连呼:“蚂蟥蚂蟥。”并大为赞赏其精妙的锔瓷技艺,从此该茶碗便被称为“蚂蝗绊”,并因此而名震东瀛。



由于该碗背后的特殊渊源,故宫方面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多次沟通,最终谈妥可以让这件南宋龙泉青瓷茶碗来北京参展;经过多次协商,东京国立博物馆又同意这件碗也参加浙江省博物馆的展览。

名贵瓷器,碎了咋办?




名贵瓷器碎了,怎么办?


心肝宝贝磕了一块,怎么办?



只是一个玩笑,当然是修!



“天下龙泉”特展中,出现了这些瓷器修复方法:粘补、贴片补配、金补、镶釦、锔补。






方法讲完了,附赠两道小测验题。


第一题



在“修复鄙视链”里,哪种方法更“高贵”?



粘补:天衣无缝。


喂,人家可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皇帝呢!


乾隆帝热衷于采取将陶瓷外观修复得,尽量完美的修复方案,自命可比帝舜的河滨遗范而致力于冶陶,并对古瓷进行几乎完美的修复。


第二题



这样一件瓷片,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练习打孔。


对,答案就是这么简单直接,这个上面满是孔的瓷片就是单纯用来练习打孔的。它由阿联酋考古发掘出土,同时出土有大量补瓷片,可作为当地人练习锯补技术的证据。


好好的瓷器,为啥上面要打洞?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就是锔碗~锔盆~锔大缸~


小小瓷器,内含大乾坤。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