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中心 > 新聞快訊
 Print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


金秋時節,彙集了全國20多個省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330餘種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珍貴罕見的古籍善本,爲觀衆奉獻一場“讓古籍活起來”的精神文化盛宴。

展覽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彙集國内20多家圖書館、博物館藏珍貴文獻100餘種,大部分展出文獻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珍品,包括已出版的18種《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原本;海内孤本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揚子法言》;來自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裏耶秦簡首次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文津閣《四庫全書》、文源閣《四庫全書》、文瀾閣《四庫全書》及河南省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删餘稿《明文海》等同台展出。同時爲紀念司馬光、曾鞏誕辰一千年,展廳内将展出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豐類稿》。

裏耶秦簡

《揚子法言》

文淵閣四庫全書《明文海》删餘稿

文津閣《四庫全書》

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


第二部分展覽彙集了傅增湘、鄭振铎、周叔弢等藏書家捐贈國家圖書館的珍貴古籍,以及當代民間藏書家種類多樣的珍品共計100餘種,其中館藏30種,其他70餘種展品分屬30餘位民間藏家。展出國圖藏珍貴宋刻14件,包括現存圍棋著作的最早印本、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刻本《忘憂清樂集》;3件海内孤本宋紹熙三年(1192)黃唐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禮記正義》、南宋甯宗時重刻本《荀子》、宋嘉定六年(1213)淮東倉司刻本《注東坡先生詩》等;民間藏品種類豐富,并以頗具藝術性、觀賞性的版畫居多,反映了民間藏書家在保存保護善本古籍、延續中華文脈作出的重要貢獻。

《忘憂清樂集》

《禮記正義》

《注東坡先生詩》

《荀子》

第三部分有珍貴典籍60餘種,包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的金石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輿圖等,如首次集中展出了反映我國水利地貌的《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大運河輿圖)、《河防一覽圖》(黃河輿圖)以及《長江名勝圖》(長江輿圖)。首次全面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事業的發展曆程和成就,集中展示近年來古籍普查新發現,如國家圖書館入藏的國寶級早期雕版印刷品,其中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僅比鹹通九年《金剛經》晚59年,爲國内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南京圖書館藏北宋刻印本《景祐禮部韻略》,珍稀孤罕,版本和學術價值極高。重點展示中華再造善本、二十四史、“九全一海”、《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等國家重要出版工程成果,以及縮微複制、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成果。通過對比手法展出古籍修複重點項目成果,包括《趙城金藏》、“敦煌遺書”、《永樂大典》、西夏文獻、“天祿琳琅”、納格拉洞藏經、山西省珍貴古籍的修複前後對比等。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

《長江名勝圖》(長江輿圖)

《景祐禮部韻略》

《河防一覽圖》(黃河輿圖)

納格拉洞藏經:書磚修複前後


《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大運河輿圖)

清抄本大藏經

《創世經》

《西南彜志》


第四部分以絲綢之路爲主線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迹,同時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外珍貴古籍回歸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呈現中華文明在與其他各國文明的交流與互鑒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的曆程。

展廳展出60餘種漢文珍貴古籍、少數民族文字珍貴古籍、西文善本古籍,語言種類豐富,除漢文外,包括于阗文、焉耆-龜茲文、粟特文、回鹘文、滿文等少數民族語言,以及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日文等外國語言;展品類型多樣,除傳統的古籍善本形态外,還有寫本、手稿、拓片、繪畫、輿圖等,包括手稿《法語-漢語-蒙古語-滿語詞典》、滿文稿本《幾何原本》、搖籃本《托勒密天文學大成》等。

手稿《法語-漢語-蒙古語-滿語詞典》

滿文稿本《幾何原本》

《托勒密天文學大成》

修複紙樣庫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