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讲堂
 Print

欧美的佛教研究



640.jpg


在这里,我将试着从“宗教是怎么回事”和“佛教是什么东西”这两个方面谈谈欧洲和北美的学者对佛教的看法,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最早得从中世纪开始讲起。


首先从“宗教”这个词说起,英文是“religion”,有一个本意指跟“过去”有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天主教的经验来了解这个词。回到中世纪,天主教并非唯一的宗教,但是他们觉得他们的认同是和天主教传统一脉相承的,天主教从耶稣到中世纪都有连续性,这个就是“religion”。所以,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除了天主教,其他的宗教都是异教,不是“religion”。文艺复兴以后,有人开始怀疑天主教,对天主教的建立基础也有质疑,这样新教就应运而生,所以文艺复兴也是推动宗教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在我看来是欧洲对世界的开放,欧洲人开始到世界其他地方去,他们发现其他地方并不知道天主教,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礼仪。17世纪的欧洲人就知道世界上除了有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还有异教(heathenism)。在和其他宗教信仰、传统的区别对比中,欧洲人才开始考虑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对宗教的研究也随之产生。到了18世纪,宗教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门学科,19 世纪才有学者专门以宗教作为研究对象。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其贡献。当欧洲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时,由于对中国传统和信仰不了解,他们开始学习中国的佛教、儒教以及道教,并把这些传回欧洲。17世纪,欧洲人对遥远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欧洲人的了解可能都不具体,但是都知晓中国有三教,对佛教的了解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在当时,传教士对佛教有负面的看法,为了让信仰佛教的人接受天主教,他们开始研究佛教和天主教是否有类似的地方。直到19世纪,欧洲新教的传教士来到中国,还认为佛教是中国最不好的一种迷信(superstition),但也有部分传教士认为,应该按照佛教的教义文本来研究佛教,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上帝”、自己的教义。他们也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人而不是上帝,上帝只有一个,就是天主教的上帝。佛教也有教义,比如佛教和天主教都有素食的观念,虽然两者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


从文本来讲,佛教“Buddhism”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1801年的牛津字典里。而英文书名第一次出现“Buddhism”这个词则是在1829年,《佛教的历史与见解》(The history and doxy of the Buddhism)就是从文本来研究佛教的。“Buddhism”出现以后,西方人知道亚洲各国都有自己的“Buddhism”,这是一个东西,还是很多个东西?开始西方人认为这不是一个东西,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可能在历史上有某种联系,但内容并不相同。到19世纪,佛教成为欧洲人心目中有代表性的亚洲宗教,19世纪末,西方开始出现佛教经典的英文翻译版。


当然,佛教最困扰西方人的问题还是“佛教有没有一个上帝”?由于自己的天主教传统,直到现在,西方大部分研究佛教的人都认为佛教没有上帝,佛教的信仰和西方信仰上帝完全是两码事。佛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术,不是真的信仰佛、真的信仰天堂,就像现在很多西方人对“Christianity”不认同一样(当然美国是个例外)。到了20世纪,西方研究佛教的人才慢慢从传教士的立场转向用比较宗教学的立场较为客观地看待佛教。


640.jpg


这里我想谈谈信仰和学术的区别,还有宗教研究从“文本”进入,还是从“礼仪”进入的问题。西方的教士大部分开始都是在教堂里当教士,后来才回到大学里,他们是从信仰再到学术,但大学的宗教研究恐怕不是这样的。二战后最流行的是日本佛教,这可能与日本战败有关,美国人在占领日本的时候发现日本佛教很有意思,所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日本佛教热。到了80年代以后,佛教越来越受到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藏传佛教开始成为瞩目的热点,藏传佛教十分复杂,有其政治性、宗教性和社会性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很大兴趣。


640.jpg


最后,我想讲讲我们如何看待国外现在研究佛教的最新潮流。2005年5月,我的论文作为其中一章发表在由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和文化系的佛学和藏学教授唐纳德·洛佩兹(Donald S. Lopez Jr.)主编的《佛教研究中的关键术语》(Critical Terms for the Study of Buddhism [Buddhism and Modernity Series])中。这本书共有18章,都是阐述对佛教的一些最新看法。此书每一章都以一个关键词为题,但都不是用传统佛教的词汇,而是用今天的视角和立场来看佛教的历史、发展和挑战。如果这本书能翻译成中文,将是很有意思的。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24日第8版《域外》,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